在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(SDL)中,Veracode不仅是漏洞扫描与代码审计的重要工具,同时也是安全合规与质量评估的数据源。对于研发管理者、安全负责人来说,能够从Veracode中生成指标并导出关键数据,对于安全态势感知、项目评估、审计追踪等任务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围绕“Veracode怎么生成指标Veracode如何导出数据”两个话题,提供实操步骤与应用建议,帮助团队更好利用Veracode的数据能力。
一、Veracode怎么生成指标
在Veracode平台中,“指标”通常指的是关于应用安全状态的可视化数据,例如漏洞等级统计、修复进度、政策符合度、扫描覆盖率等。这些指标可以在Veracode控制台直接生成,也可以通过API获取后自定义处理。
1、使用Veracode平台的内置仪表板
Veracode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仪表板,展示关键指标:
应用总数与扫描次数
不同严重等级漏洞分布(Very High、High、Medium、Low)
Policy合规状态与修复率
漏洞平均修复时间(MTTR)
进入Veracode后台→点击左侧“Dashboard”或“Analytics”,即可查看自动汇总的图表。
2、基于Policy Reports生成指标
Veracode支持设置自定义Policy(安全策略),包括漏洞等级限制、修复期限等。在“Policy Manager”中可查看各个应用是否通过当前策略,以及哪些项未达标,这些都是合规性的关键指标来源。
3、定期生成Triage报告以评估修复进度
在“Mitigation”部分可查看每个漏洞的状态,包括:
已确认(Confirmed)
待修复(Open)
已修复(Fixed)
标记为误报(Mitigated)
通过统计这些状态变化,便可了解安全团队响应能力。
4、通过API动态构建自定义指标系统
Veracode提供丰富REST API,可获取扫描结果、漏洞详情、Policy状态、静态/动态测试数据等,便于集成进企业BI平台如Power BI、Grafana、Tableau等。例如:
通过解析JSON结果,可自定义生成以下类型指标:
每周扫描数量变化
每月新发现的漏洞数
平均修复时间统计图
漏洞按CWE类型统计饼图
二、Veracode如何导出数据
指标生成之后,如果需要进行报告归档、外部分析或提交审计材料,Veracode的数据导出功能便显得格外重要。
1、平台导出PDF或Excel报告
Veracode Web平台提供一键导出机制:
登录后进入“Application Analysis”→选择目标应用→点击“View Scan Results”
在右上角点击“Export”图标
可选择导出为PDF或Excel报告,内容包括漏洞明细、修复建议、策略状态等
特别适合提交给项目负责人、测试部门或外部审计单位。
2、使用“Report Center”导出扫描汇总数据
在Veracode左侧导航栏中选择“Report Center”,可批量导出多个应用的扫描历史、漏洞统计等:
“Static Analysis Results Report”(静态扫描结果)
“Dynamic Analysis Results Report”(动态测试结果)
“Policy Compliance Report”(策略合规性)
选择对应格式后可下载为PDF、CSV等文件,方便归档与分析。
3、通过Veracode API导出原始数据
使用API获取扫描与漏洞详情数据,可用于深度定制报表:
开发者可以将这些数据写入CSV文件,或者连接到企业数据库进行存储。
4、借助Veracode CLI脚本导出数据
Veracode官方提供CLI工具(pipeline-scan.sh、Java API Wrapper等),支持从命令行导出扫描数据。例如:
也可以结合CI/CD自动导出并上传至企业文件服务器。
三、Veracode指标与数据如何用于项目安全评估与风险决策
生成的Veracode指标和数据并非只用于展示,更关键在于驱动安全行为改进。以下为常见的落地方式:
1、集成到项目管理流程
将漏洞修复数据与项目甘特图、里程碑绑定,对延迟修复的高危漏洞及时预警,提升项目交付安全性。
2、安全运营中心(SOC)态势展示
将Veracode生成的指标嵌入SOC大屏,实时显示各业务线安全合规度、扫描覆盖率、修复进展,提升透明度。
3、支撑审计与合规需求
在面临ISO 27001、GDPR、SOX审计时,Veracode导出的PDF/CSV报告可直接用于证明“代码审查”、“风险控制”与“安全策略执行”是否有效。
4、内部绩效与奖惩机制建设
可按每月修复漏洞数、MTTR、策略达标率评估开发团队安全意识与执行力,激励良性安全文化。
总结
通过灵活掌握“Veracode怎么生成指标Veracode如何导出数据”的方法,企业将不仅仅停留在“扫描”阶段,而是能借助数据实现“评估-反馈-改进”闭环,最终让软件开发过程更安全、更透明、更可信。